致力于人人共享的可持续城市和人居环境
GFHS
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
第十七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年会成果文件
扫描或识别二维码,观看完整回放

权威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等80余位杰出人士发表了演讲。全球多家主流媒体报道了本届年会。10万多名专业观众通过在线与直播的形式参与了此次盛会。来自各大洲75个国家的参会人士对10个关键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科学的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达成了一系列有借鉴和指导意义的成果共识,推出了一批有示范意义的最佳范例。 


通过为期两天的讨论,第十七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与会者达成以下共识与建议,并强烈呼吁加快各层面的集体行动,在建设韧性、碳中和与自然友好型城市和社区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不落下任何一个人和任何一种生命”的理想目标。


1. 大自然生物圈是最伟大的基础设施,大地、森林、海洋、大气层、江河湖泊、各种动植物等都值得我们珍惜,妥善并可持续地利用,不可挥霍无度,肆意妄为,这是自然友好型城市的要义,原住民的智慧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2. 地方民主加上地方层面的善治是所有城市拥有更光明未来的关键因素。当国家将地方当局视为合作伙伴,并允许城市居民在其街道、商店和工作场所的管理方式上发表意见时,城市通常会更加高效和宜居。这样的城市反过来将有利于加强全国的民主,壮大地方和国家的经济力量。


3. 在评估自《新城市议程》通过以来的五年中所面临的挑战时,今年,联合国专家明确了以下几点——第一,城市地区日益成为危机、不安全和暴力的中心,加剧了流离失所和被迫迁徙;第二,住房在很大程度上都超出了居民的承受能力,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都是如此;第三,城市女性贫困现象;第四,加速城市行动,实现一个零碳的世界。


4. 我们需要关注城乡共存所需的复杂转型,尤其是如何采取更全面的方法来促进人类福祉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随着我们进入实施气候变化议程的新阶段,我们需要确保所考虑的解决方案能够反映涉及人居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相关需求。


5. 可靠的气候预测需要雄心勃勃的伙伴关系。当前的全球气候模型难以全面预测降水和相关的极端事件,无法提供实证基础,这将严重影响气候行动。因此,实现向小型的气候模拟转型可以克服这一问题,但需要空前规模的合作。


6. 实现碳中和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中国的策略是要先立后破——既要确保“双碳”目标的实现,又必须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供应。从全球来看,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应该是脱碳与脱钩(经济发展不以大量消耗资源为代价),对应的是应对气候危机和生物多样性危机。我们需要更有效地协同推进脱碳与脱钩:脱钩就是脱碳,脱碳促进脱钩。换言之,应对气候变化就是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应对气候变化。


7. 在全球广大地区,一些挑战和机遇是共同的,而另一些则是区域性的。反过来,解决方案必须承认这些区域差异,以确保能源服务的可靠性和可负担性,并确保公众接受一些必须的改变,包括确保人们既能免受向净零能源系统过渡的任何潜在负面影响,又能从这一过渡中受益。各国和各地区将以不同的速度实现各自的里程碑,并采用适合当地情况的混合技术,长期目标是在各地区创造公平,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实现全球净零碳目标。


8. 目前可用的技术有助于更好地管理能源需求,提高效率,支持低碳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但是,在有效部署这些技术的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包括非技术障碍,如缺乏政策支持、感知的和实际的项目风险、缺乏对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财政支持、无法获得低成本融资、许可时间长、社区抵制、反弹效应以及供应链挑战等。通过采用现有技术和采取旨在确保当地居民能够从向低碳能源的过渡中受益的政策、加快低成本能效提升(如建筑和街道照明)的潜力巨大。


9. 研究预估到2025年,中国非化石能源装机在发电总装机中的比重将超过50%;2035年风光发电装机占比将超过50%;2050-2060年,风光发电装机占比将在69-71%之间,发电量占比将在56-60%之间。未来新型电力系统运行性能需要满足以下五个要求,即灵活性、 韧性、稳定性、可靠性、经济性。针对正常和极端天气条件下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能源供应问题,仿真算例分析表明综合能源生产单元(IEPU)具有强大的正负双向灵活调节能力,且持续时间基本不受限制,能实现能量的大规模时空迁移,提高系统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的韧性。


10. 针对中国国情,建议用绿色甲醇经济取代煤炭石油经济,以实现碳中和。其关键策略包括:用绿电和煤制绿色甲醇,把风能和太阳能以绿色甲醇的形式储存、运输、使用,用已有的液体基础设施加注绿色甲醇。


11. 新型分布式能源系统有望成为韧性与低碳城市能源系统的核心,是实现碳中和城市的关键。新型分布式能源系统主要特征是高比例可再生、低碳化、需求侧响应、智能化、支持供给侧转型,将在稳定需求侧波动、消纳新能源、在电力市场中提供辅助服务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助力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12. 自然损失不仅仅被视为道德或生态方面的问题,也是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问题。这也是关系到公正的问题,因为最脆弱的人群遭受的影响最大。这甚至是一个代际公平问题,因为我们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个非常复杂且糟糕的问题。


13. 地球状况、不断增长的压力以及我们的意识和应对准备之间的冲突和张力是社会转型的标志。一个正处于最大岔路口的社会,面临转折点的社会,并面临着最深刻的系统变化挑战的社会,最为关注的也许是我们所有关系中最根本的关系:与自然的关系。


14. 为了实现自然友好型的目标,我们需要停止和扭转自然损失,保护地球上更多的自然环境,尽可能地恢复自然,并可持续地管理其余的自然环境。吸取他国的相关成就和教训,快速实现所需的跨越式的根本性变革至关重要;让城市系统中所有利益相关者参与的综合方法有助于增强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韧性,为实现自然友好型城市奠定基础。过渡到碳中和与自然友好型的社会和经济是人类实现更安全、更公平未来的唯一途径。


15. 我们需要识别和建立最佳实践治理体系,用于规划、建设和维护符合密集型城市设计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将目前没有足够自然生态的城市社区作为城市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实施的重点对象,同时创造融资和激励措施,以克服“融资不匹配”的问题。



16. 城市和城郊农业(UPA)不仅对当地粮食供应很重要,而且考虑到其休闲、教育、环保和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对整体可持续城市发展也很重要,这些功能有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可持续环境以及改善UPA 从业者收入和就业。但UPA 的发展一直受到土地使用冲突以及缺乏认可 UPA 多重功能的合适的评估系统等方面的挑战。


17. 城市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旨在改善食品消费的举措,这些举措通常试图利用食品的跨部门性质——其助力实现相关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潜力。 然而,在多个纵向和横向治理层面,整个粮食系统分散与割裂的现象阻碍了连贯和持续的政策行动。


18. 系统性食品战略需要更多更有力的实证依据,以倡导健康可持续的饮食结构和应对气候变化。如果没有分类数据,城市政府将很难确定政策重点。城市和区域粮食系统转型是一个多尺度的过程,需要国家政府更多地参与,以及处于粮食系统不同治理层级的参与者之间频繁的互动。


19. 可持续粮食系统需要新的治理模式。具体而言,我们需要培养这样一种认知,即城市食品系统在城市核心议程上并非无足轻重。 尽管许多地方政府认为他们在食品领域的权限不足,但实际上他们拥有塑造食品系统的巨大力量。城市食品系统由地方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政策驱动,因此需要横向治理模式。


20. 未来的城市食品治理必须响应更广泛的全球大趋势。 未来几十年,我们面临的越来越紧迫的挑战就是以可持续的方式养活快速增长的城市人口,尤其是在非洲。然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脱离了地方和国家的政策和规划议程。 城市粮食安全和粮食系统受到一系列大趋势的深刻影响并在其中发挥作用,这些趋势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资源枯竭,城市化以及相关的服务和土地需求,人口变化,技术变革以及全球经济实力的转移。我们必须在这些广泛的背景下制定粮食治理体系。


21. 我们需要结合正规和非正规部门的优势和能力,改善电子垃圾和塑料垃圾的管理条件。 在整合所有资源回收部门以制定可持续废弃物管理体系的同时,我们需要在国家复杂的社会文化和经济条件下关注消费者的废弃物处理行为和意识,以便长期持续地实施创新的 3R 技术和战略。


22. 处于转型阶段的城市需要基于综合工具、系统和技术的整体零废物管理战略。针对零废城市的建设,废物处理技术的选择或应用应考虑整体的代际资源回收和产品管理状况。在零废城市的规划设计中,我们需要综合设计和管理城市的物质流,同时考虑到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个人行为的差异。


23. 我们需要从线性资源代谢转变为循环资源代谢。城市新陈代谢必须为战略规划提供指导,根据城市类型,就不同的城市代谢目标达成一致;重新调整地方建筑标准和规划条款;以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为催化剂;将基础设施和土地利用政策联系起来;停止飞地型城市化;利用设计的力量在实践中重新构想未来;推动实验主义的治理;促进建设城市间的学习网络。


24. 人是一种缓慢、线性、水平、最高5公里/小时的行走生物。步行和公共生活是功能完善的人居环境的重要元素。提升可步行性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医生们也强烈推荐步行。最重要的是,在公共场所与友人见面对社交生活很重要——而且深受人们的喜爱。风向正在改变,人性化规划原则在全球应用越来越多。照顾到人是城市规划中最简单、成本最低的事情,它为所有人创造更好的城市,也惠及世界各地的城市,这是我们立即就可以做到的事。


25. 室外的生活与室内同样重要。绿色、水、光、土相结合,营造出一个富有自然的绿色生活公共空间。只有与自然保持紧密联系,才能提高居住与工作在此的人们的福祉。 在良好的城市景观设计中,我们可以在建筑物和绿色景观之间建立千丝万缕的联系,为游客或行人创造出一系列不断展开和不断变化的景观和街景。因此,提倡线性化、网络化、立体化绿化非常关键。



26. 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人群也受全球住房短缺的影响最大,任何支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都必须考虑住房需求才能取得成功。我们必须认识到住房作为重要经济资产的社会和环境价值。 住房为家庭开启了其他创造财富的机会,带来稳定性和更好的教育成果,并改善整个家庭的健康状况。住房是适应气候变化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驱动力。该行业必须抓住时机转变观念、改变做法并采用所需的政策和标准,以提供健康、负担得起、有韧性、净零排放和可持续的住房。


27. 我们必须继续呼吁将气候适应方面的投资加倍。发展中国家的数据为全球气候适应目标的制定提供关键信息,并利于跟进目标执行进度,因为在这些国家,气候适应是优先事项。加强社区层面的对话是为适应政策、方法和实施过程提供信息的关键。 因此,必须将决策权适当地下放到最低的层级。


28. 采取全市性的策略来确保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参与至关重要,这将使我们能够确保最弱势群体受到正面的影响。在这方面,必须提高人民的能动性,把人民变成绿色行动者和投资者。 同时,确保一个城市的净零轨迹与分散努力之间的政策一致性至关重要,这可以显著改善地方一级的气候融资渠道。


29. 数据和科学是确保项目和解决方案符合目的、能够吸引投资的关键。在地方当局、参与者和投资者之间建立联盟至关重要。开发适当的工具,提供动态和灵活的指导,有助于促进改变,以支持和协调地方层面的集体气候行动。


30. 综合水资源管理将进一步考虑气候变化,特别是气候适应因素,以使水管理措施具有气候适应性,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未来的适应成本。水是“气候连接器”,这就是为什么迫切需要将综合水资源管理和气候变化行动相结合,以减少气候对水循环的影响,避免对人类健康、各经济领域乃至跨境关系造成极其危险的后果。


31. 我们无法管理我们无法测量的东西。通过数据和信息更好地了解水文状况有助于更好的预测,这对于早期预警系统至关重要。获取水文信息是采取气候行动过程中建立自信与信任的关键。可靠的数据是有效及时决策的基础。提升韧性和可持续的水管理需要可靠和综合的水文信息服务。



32. 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有助于大大减少水文气象灾害的损失和影响,这是一项必要的投资,通常具有很高的社会回报率。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没有被早期预警系统覆盖,这应该被视为一项普遍的人权,得以保护。我们应该优先在 5 年内为所有人提供早期预警系统,这是一个成本相对较低且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我们拥有实现零气候灾害的知识和工具,现在缺少的是政治和财务意愿以及更具雄心的集体抱负。


33. 在社区层面,社区对预警的接受程度和响应程度对提供有效的端到端早期预警系统至关重要。 这需要通过系统的培训和教育以及实施备灾计划和社区意识提升计划来提高地方和国家的能力建设。


34. 紧凑型的城市形态和分散化的基础设施更具韧性;绿色基础设施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可以优化水资源管理,减少洪水泛滥,净化生活污水,促进与自然和谐友好;生态修复型景观工程可以提升滨海城市韧性,也能提供更好的公共空间。


35. 港口和滨海城市是“蓝色经济”最重要的决策中心,“蓝色经济”应以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民生和就业为基础,同时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作为一项重要工具,分区和海洋空间规划有利于更有效地保护海洋生态资源。


36. 评估当地脆弱性的关键在于对滨海地区洪水和其他风险进行系统和全面的绘图。河流和滨海生态系统及其保护可以在减少和管理灾害风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未来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不仅应包括减缓气候变化,还应包括气候适应力的提升,以尽量减少潜在的损失和伤害。包容性决策和公众参与仍然是成功管理和减少灾害风险的关键。


37. 海岸空间具有复合和多重功能,包括(1)作为海岸生态恢复的空间载体;(2)增加城市绿地;(3)是陆海生态连接缓冲区;以及(4)提供安全屏障并增强韧性。为了建立沿海地区的韧性,我们需要短期的应对策略、中期的预防策略和长期的适应策略。

可持续发展范例推荐
1、加拿大安大略省草甸 (The Meadoway) 生态修复项目——基础设施走廊自然化蓝本

作为一项开创性的举措,The Meadoway 将安大略省士嘉堡的一条水电走廊改造成充满活力的 16 公里长的城市绿地,旨在创造 104 公顷的原生草地栖息地,这将成为加拿大最大的线性城市公园之一,连接主要社区和整个地区的旅游目的地。该草甸项目是多伦多和地区保护局针对大多伦多地区步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创新的城市建设计划,将为多伦多红河国家城市公园和多伦多市中心创造一种自然的联系,连接超过十五个公园/绿地、七条水道和旅游目的地。

城市扩张和集约化正在给大多伦多地区剩余的绿地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自然栖息地的丧失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最重要因素,包括本土植物、鸟类、传粉者和其他野生动物。由于城市地区的扩张、农业集约化和火灾等自然干扰现象的影响,整个安大略省的草甸栖息地一直在减少。草地栖息地的丧失导致食物来源、迁徙中转区以及一些鸟类和传粉昆虫的越冬或筑巢区的丧失。

草甸 (The Meadoway) 生态修复项目


然而,在安大略省南部,有数千公里的基础设施走廊由私营公司、政府机构和其他实体维护。在这些基础设施走廊中展示像The Meadoway这样的替代方案有助于促进有益栖息地的保护,增强生态服务,增加植物和野生动物多样性,增强水的渗透性,打造支持各种物种迁徙的自然生态走廊,通过地表水吸收和减少径流减轻洪涝灾害,增加碳封存,并为公众和居民提供机会,通过管理这些土地,与自然环境建立更加牢固的联系。


2、坦桑尼亚琼贝岛珊瑚公园的整体低碳蓝色经济模式
琼贝岛位于西印度洋,是桑给巴尔群岛的一部分,桑给巴尔群岛是坦桑尼亚共和国的一个半自治区。这个曾经无人居住的小珊瑚岛(长约 1.1 公里,最宽处宽 300 米)位于桑给巴尔镇西南 12 公里处,是一个完全受管控的自然保护区,保护着 55 公顷的珊瑚礁保护区和 17 公顷的封闭森林保护区,覆盖了该岛的大部分地区,栖息着稀有和濒临灭绝的动物。 自 1991年以来,琼贝岛珊瑚公园 (CHICOP) 作为一家非营利性企业开始运营,致力于保护、教育和生态旅游。这是一项私人社会投资和环境教育计划,旨在提高渔民、学童、教师、社区成员和政府官员对海洋保护和可持续管理的认识。

琼贝岛


琼贝岛珊瑚公园的目标是管理好琼贝岛珊瑚礁保护区和封闭森林保护区以实现对整个区域的保护。这包括与非消耗性使用自然资源有关的教育和商业活动,以及所有其他有助于实现公园目标的行动。


为了资助海洋保护区,CHICOP 在岛上建造了一个游客中心和一个小型高端、接近零影响的生态度假村。生态度假村将传统建筑风格和材料与现代生态建筑相结合,运用水和能源供应以及回收利用相关技术,充分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雨水收集、植物灰水过滤、堆肥处理,太阳能热水和光伏发电等。通过将海洋保护与教育整合到珊瑚公园的日常经营中,琼贝岛一直践行着蓝色经济的核心原则。更多信息:https://chumbeisland.com/


3、瑞士国家公园

瑞士国家公园占地 170 多平方公里,是瑞士最大的保护区,也是该国唯一的国家公园。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指定为一级自然保护区(最高保护等级——严格的自然保护区/荒野区)。成立于1914年,是阿尔卑斯山和中欧最古老的国家公园。


瑞士国家公园拥有壮观的阿尔卑斯山景观和丰富的动植物群。 在这里,自然得以自由发展,人类退居幕后,仅仅是旁观者,这使得原始自然景色被完整的保留下来,创造了一个无与伦比的自然栖息地。国家公园以其种类繁多的高山动物而闻名,例如羚羊、鹿和土拨鼠。众多的高山植物也给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景象。


公园的目标有三个:在不受人类干扰的情况下让自然不受阻碍地发展;研究公园的自然发展过程;教育公众和游客。如今,每年约有 200,000 名游客参观瑞士国家公园,有时徒步数小时甚至数天穿越这片美丽的区域,他们很高兴大自然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得以存在。 通过这种方式,国家公园有助于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瑞士国家公园风景


4、丹麦城市规划师、建筑师扬•盖尔教授

扬•盖尔是一位城市规划大师、著名建筑师,也是盖尔建筑师事务所创始人。他一直致力于通过他的著作和讲座研究和推广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策略。他的主要著作包括《建筑之间的生活》、《人性化的城市》、《新城市空间》、《公共空间•公共生活》、《新城市生活》、《如何研究公共生活》和最新的《人•城•伟业——扬•盖尔传》。 他是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美国建筑师协会和加拿大皇家建筑师协会荣誉会员。


盖尔的《公共空间•公共生活》一书描述了 40 多年来,如何通过渐进式改进将哥本哈根从一个以汽车为主的城市转变为一个以行人为主的城市。主要因为盖尔的推动,欧洲最长的步行街之一——哥本哈根斯托耶(Strøget)被打造成了无车区。


虽然扬•盖尔对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的研究始于哥本哈根,但他的理念很快被应用于欧洲、北美、亚洲和澳大利亚的许多其他城市。 他的公共空间设计理念和方法结合了尖端技术,同时又重视支持和增强人们在公共领域的日常生活体验。他认为:“只有考虑到人的尺度和交互的建筑才是成功的建筑。规划设计应该先考虑生命,然后是空间,然后才是建筑——反过来是永远行不通的。” 他被授予了2022年“全球人居环境杰出贡献奖”。


5、以色列陆上波浪能发电技术
Eco Wave Power 是一家领先的陆上波浪能技术公司,开发了一项专利技术,智慧且具有成本效益,可将海洋和海浪转化为绿色电力。 Eco Wave Power 的使命是通过利用海洋和海浪进行商业发电来支持应对气候变化。

Eco Wave Power 的技术由独特的浮体制成,这些浮体连接到现有的海上结构物,如挡水板、码头和防波堤。通过漂浮板的运动挤压液压活塞,将可生物降解的液体输送到陆上蓄能器中,在蓄能器中建立压力,使液压马达和发电机旋转发电,然后将清洁电力输送给电网。该系统的整个运行由智能自动化系统控制和监控。此外,该系统配备了风暴保护机制,可在海浪过高时保护漂浮板。


Eco Wave Power 目前正在以色列完成其并网项目的建设,该项目由以色列能源部共同投资,将生态波浪发电技术视为“先锋技术”。 该公司也将在洛杉矶港AltaSea区域建设运营最新的试点项目。该公司还持有商业安装特许权协议,总项目储备为404.7MW,包括在土耳其奥尔杜市(Ordu)最新安装的77MW项目、葡萄牙波尔图的20MW项目、西班牙阿德里亚诺港的2MW项目等。更多信息: www.ecowavepower.com


6、全球新一代废旧锂电安全处置及精准分离技术

深圳清研锂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20 年,是专注锂电池资源化综合利用的高科技企业。公司致力于研发全球新一代废旧锂电安全精准分离技术解决方案,具体体现在:(1)在国内外独创了废旧锂离子安全环保处置,真正实现不起火、不爆炸、不燃烧;(2)摒弃盐水放电技术方案,实现无三废排放;(3)避免高温裂解与释放二噁瑛剧毒气体,电解液回收达到96.5%;(4)采用多种科学精准分离技术,实现了废旧锂电池全组分精准分离,全流程安全处置和全组分回收绿色循环。


该公司创造性地研发了安全、环保、精准分离技术解决方案,采用的四大核心技术使废旧锂电池处理实现了全流程安全化、无害化、智能化,原材料绝大部分回收利用,绿色环保,经济性较高,居国际领先水平,为废旧锂电池的处置和回收利用这一大国际性难题提供了先进的解决方案,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闭环发展提供了最佳的资源再生技术支持,避免了巨大的环境危害与资源浪费,为可持续人居环境做出了贡献。更多信息:www.tsingequip.com


7、世界知名的木结构负碳建筑——瑞典萨拉文化中心

大体量的木结构已成为当下已知建筑结构中最具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之一。萨拉文化中心项目实现了一个同时具备混合用途、混合体量和20个楼层的复杂全木结构,拓展了木材作为结构材料的应用范围,并证明了木材几乎可以成为任何建筑类型的可行性解决方案。该项目已成为全球向碳中和目标迈进的展示范例。

萨拉文化中心


位于瑞典北部的谢莱夫特奥,萨拉文化中心设有剧院、博物馆、艺术画廊、酒店和市图书馆。这些机构将共同受益,并利于壮大社区力量。自去年开放以来,该地区吸引了许多绿色能源公司,创造了3000 多个新的就业。该文化中心由超过 13,000 立方米的当地木材建造而成,使其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具有混合功能的木结构项目。中心的多样功能要求在大体量的木构和钢结构建筑中采用各种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以应对跨度、灵活性、声学和整体静力学等多个方面的挑战。


建筑物的预制构件完全由当地的工厂生产,在项目现场组装。一体化的结构设计使承重结构完全不需要混凝土,这在提高施工速度的同时也显著减少了建筑的碳足迹。生命周期分析表明,该中心将在50年内实现负碳目标。


8、荷兰特鲁多垂直森林社会住房项目

由博埃里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并于2021年在荷兰埃因霍温建成的特鲁多垂直森林在城市更新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该项目是前工业园区 "Strijp-S "城市更新计划的一部分。它代表了博埃里建筑设计事务所对新型生物多样性建筑的愿景,并首次将垂直森林模式应用于社会住房。


该建筑有125 套社会住房单元,共19层,主要为年轻的专业人士和学生设计,具有较高的住房质量和灵活性,可以满足未来的居住需求。每套公寓的最大面积为50平方米,超过4平方米的阳台延展了空间,每个阳台上至少种植了 1 棵树和 20 棵灌木,创造了微型生态环境。特鲁多垂直森林在其外墙上种植了超过135棵树、70多种不同的植物和5200株灌木,总共约8500株植物,在大都市环境中为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创造了新的绿色栖息地。


该建筑代表了一个新的里程碑:通过让所有人,包括低收入租户,都能入住到垂直森林,该项目表明了,与树木和大自然接触的生活并不是一种特权,而是不同收入的公民都可以拥有的选择。特鲁多垂直森林通过内部空间的灵活性及其与开放空间的关系,既显著降低了建筑成本,又确保了居住质量。该项目不仅仅是对城市景观的优化,更是旨在为社会住房制定新的标准,从而应对环境和住房方面的挑战。

特鲁多垂直森林


9、全球创新之都——美国圣何塞市

圣何塞市位于硅谷的中心,拥有一百多万人口,是美国第 10 大城市。该市制定了总体可持续智慧城市战略和愿景,以及基于数据的规划,这是推动具体智慧城市举措在当地实施的关键。该市一直利用其在智慧城市方面的资源和技术优势进行数字化转型,以使城市更安全,更包容,更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具体而言,通过促进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和社区WIFI伙伴关系,该市致力于提供更好的网络接入,提升市民负担能力和数字技能,以弥补数字鸿沟,同时确保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过程中注重隐私保护。该市还与电信公司合作,这些公司负责全市范围内的天线安装与维护,其中许多安装在市政设施上,例如街灯、交通信号灯和屋顶。 这些天线被称为“小型基地台”。该市寻求利用这些小型基地台,提升全市的语音服务和数据容量,提高应急通信能力,并为公平部署 5G 打下基础。


该市还在建筑物中部署能源和水资源管理技术,促进实时数据分析,以帮助居民和企业节约能源和用水。还在城市街道和基础设施上快速部署传感器技术,并探索利用移动应用程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该市还在所有公共部门和当地企业中实行“力争上游”的竞争机制以提高能源和用水效率。


10、全球人居环境村落范例——中国浙江省武义县坛头村

中国浙江省武义县履坦镇坛头村距武义县城8公里,全村220户527人,村庄面积1平方千米。该村距今已有750年历史。村内现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面积约18000平米。武义江与白鹭溪交汇于此,冲刷出千亩湿地。近年来,坛头村先后开展“五水共治”、精品村建设,原来的臭河滩变成美丽的湿地。古拱桥纵横相连,绿岛青葱起伏,天鹅、白鹭、野鸭等振翅飞翔,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提升了村落的韧性。


坛头村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吸引精品民宿、文创产业、特色餐厅等入驻,更有诸多文人墨客相继在此开设诗社、画馆、工作室,培育了15个创业项目,带动周边剩余劳动力创业就业,每年接待游客十余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5年的50.5万元增长至2021年的163万元,成为浙中地区旅游休闲目的地和共同富裕先行地,先后获国家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AAA级景区、国家森林乡村、省级传统村落、省级文明村等荣誉。

中国浙江省武义县坛头村景色


11、中国济南领秀城社区

济南领秀城坐落在山东省济南市南部,总占地5237亩,总建筑面积543万平方米,社区绿化率60%,入住人口超过11万人。由中国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山东鲁能亘富开发有限公司于2004年开始投资建设。该项目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坚持将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规划设计全过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突出健康特色,从设计、选材、建造、运营管理等各环节精心管控与实施,持续升级创新,不断提升社区的宜居性、健康性、耐久性和可持续性,致力于建设配套完善、功能混合、全生命周期的超大型高品质示范社区,为全球绿色社区建设提供了中国范例。


公司高度重视生态恢复。领秀城旧址原有多处采石场、石灰矿,山体破损严重。经长期坚持不懈努力,修复破碎山体6处,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种植树木超40种、10万余株,围绕山体修建了30公里环山步道和体育运动公园,绿化面积达3000余亩,还建设繁育有2000多只鸽子的生态森林公园。


领秀城还在绿色、低碳、健康等方面取得了国际国内等多个认证和奖项。累计获得LEED铂金级、BREEAM Excellent、绿色建筑三星级等16项绿色建筑认证。


在健康方面,针对居民生活痛点,牵头创建“宁静住宅”评价体系,自研专利静音技术,4个新建项目荣获“宁静住宅”铂金级或金级评价。领秀城全域荣获全国首个也是最大的健康社区运营标识金级认证。


2016年以来,领秀城新建园区全面落实海绵城建设,取得海绵城市核验证明的小区共计10个,全面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5%的目标。项目配建大型社区中水站,日处理量达到1万m3,实现社区全域污水、废水循环利用。


在低碳方面,领秀城打造智慧能源示范项目,建成了一个山东省最大的商业综合体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占用屋面面积约1.1万㎡,光伏装机容量1184kW,运营期25年内总发电量约3030万kWh,可节省电费约2233万元,减排二氧化碳约2.7万余吨。

经与第十七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年会的合作伙伴、演讲嘉宾、主持人和协调员协商后,全球人居环境论坛 (GFHS) 特别编写了本文件。如果需要任何说明,请联系 GFHS 秘书处:gfhs@gfhsforum.org。欢迎通过此链接:https://gfhsforum.org/page680.html?_l=zh_CN,回看年会视频和参考部分演讲文稿。